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随笔·磨砺自我(杰尊玛·丹津帕默篇一)རྗེ་བཙུན་བསྟན་འཛིན་དཔལ་མོ་》

邬金阙灯 非三之四 2023-12-01



杰尊玛·丹津帕默。



《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系列)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翻译随笔·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篇一)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翻译随笔·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篇二)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翻译随笔·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篇三)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翻译随笔·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篇四)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翻译随笔·从庙堂到医院血库(萨迦·杰尊姑秀达雍篇五)ས་སྐྱ་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དག་ཡུམ་》



像一阵旋风般,海莲娜莽撞地闯进印度北部尊者寺庙旁的小型藏族咖啡馆中,一边兴奋地把背包扔在椅子上,一边迫不及待地想与她的女性朋友们分享一个重要的消息。“我找到我的上师了!”她兴奋地呐喊道。


那是1999年的冬天,我正在学习藏语,周末刚从山上的一座禅修院中返回。在这短暂休息的当口,我正品尝着一碗辛辣的面条汤,却无意中听见她们在隔壁桌上的对话。


对于藏传佛教徒来说,与一位证悟者相遇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邂逅,因为与证悟者上师的连接被认为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海莲娜充满热情地称颂着她新发现的导师的慈悲和才华,在交待完这些之后,她意犹未尽地喊道:“而且最棒的是,她是一位女性!”


一位女性!其他的女孩们都欢呼雀跃,而我坐在那里则感到惊讶。这次在破旧的面馆里的偶遇,激发了我开始写这本书的决心。虽然我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藏传佛教,但以前从未遇到过一位女性上师。现在,海莲娜洋溢的热情引起了我的兴趣。


作为一名记者,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三天后,我包了一辆出租车,沿着蜿蜒的道路向北驶去,前往据说是这位上师所居住的寺院。我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的康楚仁波切的法座所在地——扎西炯。这里也是传说中的瑜伽士托根的所在地,他们以蓄长发不剪而闻名。这些瑜伽士通过艰苦的训练获得了超人般的力量,他们经由呼吸练习产生巨大的热量,甚至能在喜马拉雅山脉寒冷的隆冬里将湿衣服烘干。


整趟出租车的旅程中,我一直怀疑自己的藏语是否足够好,能够与这位上师进行有效地交流。由于她没有电话,我无法提前与她联系。对于她的年龄,我只能想象她是一位娇小且年迈的老太太,就像在尊者寺庙外面坐着的一些藏族长者,他们手捻念珠,面容布满皱纹,每当他们见到心爱的上师时,都会不自然流露出满脸的微笑。


我打听到了她的门号,轻轻地敲了敲门,她立刻就打开了。两只明亮的蓝眼睛好奇而温暖地审视着我。她甚至没有询问我是谁或者我想要什么,即用流利的英式英语说道:“时间刚刚好,我刚做好午饭,足够我们两个人吃。快进来吧!”她纤细的身影消失在她的小房间里,那是一个灰色的光秃秃的混凝土墙壁所包围的地方。她将热腾腾的蔬菜饭舀到两只简单的塑料盘子中,而我正试图化解自己内心的困惑。我怎么可能预料到自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心会遇到一位来自伦敦鱼贩家庭的女孩呢?


第一次,我遇到了一位能够与西藏化身一样散发强大气场的西方女性。杰尊玛·丹津帕默树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榜样,她以最专注的西藏瑜伽士为模范,深深地融入这一传统,并赢得了传统的亚洲上师和现代西方人的毫无保留的尊重。直到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曾经遇见了现代西方藏传佛教中最资深的瑜伽尼师。



培育火种


我发现杰尊玛非常平易近人,我们聊了几个小时。她用幽默和沉着的态度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展示出令人钦佩的洞察力和思维的清晰度。她与我分享了她内心深深的愿望:建立一座专为尼众学习、辩论和禅修的尼院。这个想法源自她的上师——已经圆寂的第八世康楚仁波切的激励和计划。康楚仁波切希望她承诺建立这样一座尼院,目的是为恢复(Togdenma)的传承,这些瑜伽女精通传说中喜马拉雅圣者的秘密修持。


第八世康祖仁波切等人抵达印度后不久。从左到右站立:四位僧人,苯楚(康楚仁波切的侍者)、康楚仁波切、多登曲列、梭巴和阿姜。



这个传承几乎一度被摧毁,目前只留有一位持有传承的上师存世。杰尊玛·丹津帕默以一种紧迫感说道:“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就太晚了。修行必须如同一把火焰由人传给人。一旦火焰熄灭,你无法再传承它。”如今,(Togden)已经所剩无几,只剩下一些罕见的照片。丹津帕默自豪地举起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上面显示有十几位穿着羊皮大衣,风霜满面的瑜伽女。与男性修行者(瑜伽士)一样,她们从不剪发,一头浓密的发辫像超大号头巾一样包裹着她们黝黑的脸庞。


与丹津帕默平凡的外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身穿一件锈红色的长袍,头发刚刚修剪过!她有一双让我称之为“透视”的眼睛,那是一种温暖而深邃的目光,似乎可以直接穿透你的心灵。那是智慧的目光,属于那些敢于超越平庸苦扰的冒险者之眼。丹津帕默完全展现出了康楚仁波切传承的坚韧和力量。她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像(Togdenma)一般专注地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洞穴中修行闭关。



雪洞的十二年


你甚至无法真正称之为一个洞穴。它只是岩石上一处深约十英尺的凹陷,带有悬垂的石头。粗糙的砖墙上覆盖着黏土和牛粪,以防止冰雪的积累。由于木炉释放出的烟雾,天花板被熏得漆黑。这个小小的房间位于悬崖边缘,就像鹰巢一样,极为容易受到暴风雪和雪崩的袭击,从悬崖峭壁垂直下降,直通深邃的虚空,远远延伸至狭窄的拉乌尔山谷。在藏语中,拉乌尔被称为“空行母之地”,这对于丹津帕默来说是另一种明显的象征,证明没有比这个地方更适合她修行的地方了。


在山谷的对面,喜马拉雅山脉守卫着地平线,仿佛要阻挡广阔的天空展翅高飞。稀薄的空气使得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徒步旅行者也难以呼吸,冬季的寒冷使温度降到零下四十度。这就是丹津帕默选择在海拔13200英尺的悬崖上安居的地方。她第一次攀登陡峭的树木丛生的小径来到这个洞穴时已经三十三岁,而当她离开时已经四十五岁。


在丹津帕默的洞穴中,一个盒子充当桌子,墙上的壁架上摆放着书籍,而慈悲的佛像则在她左侧的海报上守望着她。她对这个洞穴感到非常舒适,并称之为自己的家,她满足于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当她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并展露出微笑时,她确实是快乐的。


然而,在这个洞穴中,没有电灯,没有流动的水。她无法偶尔体验任何享受,例如热水浴、与亲密朋友的交谈,或是喝一杯浓郁的意式咖啡。事实上,她甚至没有床,整夜都坐在一个只有两英尺乘以两英尺大小的木制禅修盒子中,盒子稍微抬高以防止潮气袭来。


闭关修行并不适合懒散之人。丹津帕默每天早晨三点起床,进行三个小时的修行。她用木炉煮茶,吃些大麦面作为早餐,然后开始下一座三个小时的禅修。她的生活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展开。在两座修持阶段之间,她需要去附近的泉眼取水,融化雪水,劈柴。她过午不食。每天的菜单都是固定的,包括大米、扁豆,有时也会搭配蔬菜。


为了不浪费生命在不必要的昏睡上,她笔直地端坐在禅修盒子中,每天只睡短短的三个小时。这种实践方式是几个世纪以来那些专注于精神修持的虔诚修行者的典型。



被暴风雪所吞没


起初,丹津帕默利用夏季(结夏安居)的时间去寺庙领受教悔,拜谒她的上师,并储备食物以备冬季使用。她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因为大雪会将她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然而,九年之后,她的上师突然圆寂,这使得她陷入了长时间的严格闭关修行——整整三年的完全独处之中。


有一年,一场如同狂风暴雨般的暴风雪,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村民们普遍认为这位居住在洞穴中的疯女子不可能幸存下来。因为大雪覆盖了她的门、窗甚至整个洞穴,令一切都被黑暗所笼罩。面对这一境况,丹津帕默心里想着:"就是这样了。"但最后她转向祈祷,希望能得到上师的指引和护佑。就在此时,她听见了上师的声音。丹津帕默向我滑稽地模仿上师的语调,翻着眼睛说道:“哦得了吧得了吧,不过是挖个洞而已!”


幸运的是,在那场暴风雪中,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指出门必须向内打开。丹津帕默使用锅盖挖开了一个通道,将洞穴里的积雪清理出去。在暴风雪平息之前,她不得不重复这个过程三次。


丹津帕默引用了一句西藏谚语:“生病就生病,死就死。”她认为,生命中注定会面临死亡,在哪里又会比在闭关修行中更好呢?她还引用了《哈利·波特》中魔法导师阿布思·邓布利多的话:“对于有条不紊的心灵来说,死亡只不过是下一个伟大的冒险。”她强调了保持心灵“有条不紊”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死亡才能成为一场伟大的冒险,而不是巨大的恐惧。


丹津帕默是第一位将自己的一生全然投入于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闭关修行之中的西方女性。她致力于证得所有众生的潜力,以达到最伟大的成果——觉醒和证悟。她相信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认识自己的本性和内在的潜能,这是一种非常实际的信念。“我并不想打破什么世界记录。当我开始决定闭关修行时,我也并没有设定固定的年限,而只是觉得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我真的非常喜欢独处。”


尽管她选择过一种与社会疏离的生活,但丹津帕默并没有沉默寡言或不友善。与那些在五点钟喝下午茶的贝斯纳尔格林女孩一样,她同样健谈与和蔼可亲。这和我们对于长期独自隐居者的传统形象有些不符。


丹津帕默选择在偏远的洞穴闭关,并非为了逃避现代生活的挑战,而是出于对内心探索的渴望。她认为世俗生活才是真正的逃避。“她蓦地精力充沛地说道。“世俗生活提供了诸多方式来逃避我们的内心问题。你可以打开电视、打电话给朋友,或者给自己泡一杯美味的咖啡。然而在洞穴中,你只能依靠自己。譬如在冬天,你甚至无法走出洞门散步。”


丹津帕默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多大的才能。“我时常会向他人寻求建议和帮助。”而在喜马拉雅山脉闭关的时候,她学会了依靠自己——修复泥墙,劈柴,最重要的是,密切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在洞穴中,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原始的本性,只需禅修并找到与之相处的方式。”


在《湖山倒影》一书中,她这样写道:


在那无尽的时间里,没有外界的干扰,我只是观察自心如何运作,念头和情绪如何产生,我们如何与它们产生认同,如何解除与它们的认同,并将所有的念头和情绪消融于那“宽敞的空间”之中。我非常幸运能有这个机会去做这些。回顾那段时光,我将它看作我一生中最伟大的学习时期之一。



邬金阙灯恭译于2023年8月31日。感谢耶提大人逐字审校。愿杰尊玛成为我们身心的榜样,一切善良丰盈,萨瓦芒嘎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